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

    信息发布者:slbslb
    2017-08-08 20:45:20   转载

    免疫抑制病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发生损伤,从而使机体抗病能力和抵抗力减弱而发生各种疾病的统称,可分成先天性免疫抑制和后天性免疫抑制两种类型。猪发生这类疾病后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生长发育减缓,甚至出现发病,严重损害养猪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1、发病机理

    动物体内的免疫可分成两种类型,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主要是对抗原进行沉淀、凝集,使其形成复合物,有利于机体进行细胞免疫。机体进行体液免疫时,有效抗原需要经过巨噬细胞的处理,使T淋巴细胞被激活,从而使B淋巴细胞被激活,才能够生成抗体。细胞免疫的作用是其能够对经过抗体作用的抗原进行进一步处理,最终被完全清除;另外,还能够形成一系列的组织细胞效应,促使细胞发生溶解,有效清除病原。机体发生细胞免疫的首要条件是巨噬细胞将抗原吞噬,抗原被其处理后才能够使T淋巴细胞被激活,才可引发后面的一系列组织细胞效应。

    由此可见,不管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发生的关键细胞都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因此二者无论是在功能上发生损伤还是在数量上有所减少,都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直接影响。

    2、病因分析

    疾病因素。病毒性疾病传染,主要是猪流感( SI)、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等。以PCV2为例,病猪感染后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机体血液中存在过多的未成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减少循环T细胞和B细胞数量,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引起免疫抑制,从而出现继发性免疫缺陷,不仅导致在临床上接种疫苗无法形成有效的免疫应答,还容易诱发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一种或者多种病原体。细菌性以及其他疾病传染,主要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支原体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等,能够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例如,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导致体内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的功能发生改变,对肺脏的免疫应答产生抑制,引起免疫抑制,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减弱,从而干扰疫苗的免疫作用,发生免疫失败,进而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御外源病原微生物侵袭,出现继发感染一种或者多种疾病的现象。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甲砜霉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以及磺胺类药,或者含有以上药物成分的饲料添加剂,都能够有效防治由多种病原菌引发的生猪疾病,从而在养猪场(户)被广泛使用。但以上药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明显损伤猪体多种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应答减弱。尤其是部分养猪场(户)会在免疫接种疫苗前后使用以上药物或者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来防治各种疾病,尽管能够控制同群猪中的某种疾病,但又会出现另一种疾病的暴发流行。

    营养因素。饲料中含有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水平不合理,如比例不当或者缺乏,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导致机体抗体水平下降,且免疫应答能力减弱,还会影响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

    3、防治措施

    西医治疗。主要是使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采取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即抗细菌疗法、细胞因子疗法配合抗病毒疗法,以及对症治疗。以猪蓝耳病毒为例,病猪可肌肉注射适量的排疫肽,用于中和存在于机体内细菌或者病毒生成的毒素,通常按体重每50 kg注射1 mL,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剂量,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第3天改为使用干扰素,可按体重每40 kg肌肉注射1 mL,并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剂量,添加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同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o.2 mLjkg双黄连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4天。如果病猪继发感染弓形虫病或者链球菌病,可肌肉注射适量的红弓链康注射液;如果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可肌肉注射适量的三氮脒注射液,注意采取分点注射,同时要配合肌肉注射强力霉素注射液。

    合理用药。猪群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是要谨慎。对于规模猪场,出现发病后要先确诊,接着根据药敏试验和症状轻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敏感药物。规模猪场和散养户进行保健时禁止长时间使用同一类药物,或者随意参照其他猪场的保健方案,防止产生耐药性。另外,部分药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性,如果使用不合理,也能够引起免疫抑制,如氟苯尼考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质类激素。猪场消毒时,尽可能选择使用毒害作用小的消毒药。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制定生物安全防疫体系,采取规范化饲养管理,要求进行分群饲养,尽量减少转群、混群,保持饲养环境良好,通风良好。猪群饲喂营养均衡且品质优良的安全性饲料,并注意定期添加适量的毒素吸附剂和脱霉剂,避免饮用水的水源和饲料污染有害物质。猪场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定期进行消毒,且确保彻底消毒,每星期至少进行1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 
    养猪生产无外乎就是要让母猪多产仔,少死仔;肉猪少吃料,多长肉,早上市。可是近年来,
    我国养猪生产却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疫病威胁,母猪繁殖障碍、仔猪高死淘率、生长育肥猪高发病率,许多猪场甚至因此血本无归。使几乎所有从业者都深深体会到养猪生产的风险越来越大,疫病控制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药物、疫苗等常规措施对疫病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有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猪只遭受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影响,其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或受到抑制,使猪群赤裸裸的、手无寸铁的暴露在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千军万马”的包围之中,以至于得了“爱滋病”的猪不感染则罢,一感染就是“混合感染”;或者不免疫还好,一免疫反而顺势发病。   
     事实上,也正是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出现之后,使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不断涌现,
    一些前所未有的或以前很少发生的猪病,如猪丹毒、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也出现了暴发流行。据杨汉春(2006)、卫秀余(2007)、蔡雪辉(2006)等行业权威专家均报道,刷新中国养猪人血泪史的“猪高热病”与此密切相关。而江西、广东、湖南、河南、河北、四川等养猪大省每年都要因此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文献记载,导致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化因素: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重金属(如汞、铅等)、工业化学物质(如过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过多摄入会使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大量放射线辐射动物(如长时间的紫外灯照射)可杀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结果因严重损伤造血干细胞而导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丧失。   
     2、药理性因素:有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即使在治疗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系统。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各类抗生素,几乎都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3、营养性因素: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物质,若缺乏或过多或各组分间比例失当,均可能诱导机体继发性免疫缺陷。  
    4、不良应激:已证明在过冷、过热、拥挤、分娩、断奶、混群、运输等应激状态下,畜禽体内会产生热应激蛋白(HSP)等异常代谢产物,同时某些激素(如类固醇)水平也会大幅提高,它们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5、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许多病原微生物均可致使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如猪瘟野毒感染可导致胸腺萎缩,B细胞减少;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可损伤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尤其是肺,肺泡巨噬细胞是PRRSV主要的增殖场所,所以易被破坏;根据病理学、免疫组织学和血流细胞计数研究认为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确实存在免疫抑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而抑制性T细胞的活力增强,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能致使猪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抑制。   
     总之,免疫抑制性因素主要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而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这些因素通常可使各生产阶段的猪经常发生异常的疾病而变得消瘦,甚至死亡,其中以遭受分娩、初生、断奶、转群、混群、换料、运输、天气骤变等不良应激的猪只为重;而且有这方面问题的猪更易于发生“综合征”——多种病原混发、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加——在一头患病猪只身上通常可以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症状和病变,如猪瘟+猪喘气病、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瘟+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日益普遍。  
      事实证明,导致猪发病的各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从而使各种疾病的病因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猪病难以诊断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在。笔者认为,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该尽早摈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病治病,没病拉倒”的片面保守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及时了解,全面分析;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只有在平时及时了解自家猪场的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并认真落实具有自家特色的综合防制措施,充分增强猪只自身的体质,培育优质健康猪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疫病防控成本,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对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制更是如此:  
      避免近亲繁殖,杜绝或减少遗传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应激。 
      提供全价饲料,尤其是饲料营养要均衡。  
      杜绝饲喂霉变饲料,切实防止霉菌毒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  
      引进种猪或精液时应严格检疫,防止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带入自家猪场原本没有的疾病。  
      定期对自家猪场的猪群进行病原学、血清学监测,采取淘汰阳性种猪、人工受精、早期隔离断奶、早期药物隔离断奶等措施逐步净化种猪群疫病,从细节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优质健康猪群。  
      根据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结果,做好整个猪群猪瘟、伪狂犬等目前有疫苗而且普遍反映疫苗效果较为确实的疫病的防疫.  
      总之,我们只有改善猪只体质,培育优质健康猪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养猪生产风险,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和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